崔宪博画作《鲤鱼跳龙门》被申报为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
【农村大众网/马立瑜 宋增智 毕可湖】近日,由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,美术导师崔宪博精心创作的《鲤鱼跳龙门》一图,被青岛市文化部门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据了解,这是我省首例被报非遗的中国画作品。 昨日,记者赏读了崔老师的《鲤鱼跳龙门》,感觉到他的作品,是以柔和的线条和缜密的细点组成的一组组画面,可谓精工细雕。更于厚重见几分洒脱、飘逸。记者注意到,崔老师画鱼动感极强,如芊芊弱柳,其线条结合,臻而为一,情景有致,自然融会,可谓秒得天成。这当来自数十年致至于斯道,精心于学之功。
画作一 毕可湖 摄 记者了解到,崔老师不仅画画得好,而且还精通书法。楷书、草书、隶书各种体都会写。有人问,你怎么写字了?崔老师说:“我怎么不可以写字,艺术是想通的。”关键在于你的造型能力,你的基本功硬不硬。只要有造型能力,只要理解各种艺术的长处和短处,实际上艺术是种感情的表现,艺术家只有两条,一条是感情,一条是技巧。我要求我的作品第一要有感情,人家说我的画感情很充沛,感情特别重要,有了感情画出来的东西就是活的,是有生命力的。
崔老师本科毕业,现在从事美术教学工作。因此对学有师承有着独特的见解。他告诉记者:“中国画学画的方式往往会决定一个画家的艺术风格与成就。因此学有师承就显得尤为重要。所谓“第一口奶”。如果路不正,后来悟到,虽欲跳出,极为吃力。古时学画方式一般为名师以课徒画稿当场给学生做示范,使学生形象的了解不同对象的具体方法。待学生领会基本画法以后,再出示或借阅私藏古迹名画进行解释以达更高层次临摹喝研习,为日后自我创作打下扎实基础。
画作一 毕可湖 摄 艺进如登山,拾级而上;又如中流击楫,不进则退。作画,即思“面目”、“风格”,知其尽头不远矣。画无本体,功夫所至,即其本体。《易大传》曰: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 记者愿崔老师的《鲤鱼系列》早日出炉。为自己,为读者,为其众多粉丝带来更多的快乐。 |
Tags:
责任编辑:admin
我来说两句
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